快遠離!這5種「藏在家裡的致癌物」你天天接觸 其中一物「上癮難戒掉」:別再中招

  • 2025-04-17 17:32
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潛藏著一些被我們忽視的致癌元兇。了解這些物質並採取相應措施減少接觸,對於我們和家人的健康至關重要。

接下來,我們將一一揭秘那些可能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幾種潛在致癌物。

1.土榨花生油

很多人認為土榨花生油更香,喜歡買點吃。

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,土榨花生油雖然聽起來很天然,但其實它們是黃曲霉毒素的「老巢」。因為這些油沒有經過精鍊處理,很容易就讓黃曲霉毒素「安家落戶」,土榨花生油一直都是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超標的重災區。

· 2015 年針對中國8省738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4種黃曲霉毒素污染狀況進行調查,結果發現,散裝植物油(土榨油)中黃曲霉毒素污染明顯高於定型包裝樣品。

· 2016 年,福建省花生油黃曲霉毒素污染監測也顯示,黃曲霉毒素總量超標的均為散裝樣品(土榨油)。

· 2017 年,廣東省曾經對小作坊花生油黃曲霉毒素 B1 情況進行調查,發現小作坊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 B1 超標率 11.8%,檢出率高達 56.9%。

· 2019 年,佛山市順德區警察局通報,一家雜貨店的店主夫婦,因長期銷售黃曲霉毒素嚴重超標的土榨花生油而被刑拘。

· 據悉佛山順德警局 2018 年以來共查處類似花生油黃曲霉毒素 B1 超標案件 35 起,抓獲犯罪嫌疑人 48 人,刑事拘留 47 人。

除了土榨花生油,黃曲霉毒素也可能存在於發霉的花生、玉米等糧油產品。所以,如果發霉了,就盡量不要吃。

不過,別擔心,我們砧板的和筷子是不會長黃曲霉的。

因為黃曲霉很挑剔,它需要特定的環境和營養物質才能生長,我們的菜板和筷子可不是它的「菜」。從全球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來看,黃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穀物、堅果和籽類以及牛乳等食物,其中玉米、花生被污染的現象最嚴重、最常見。目前還沒發現過筷子(包括菜板)被黃曲霉污染導致的黃曲霉毒素中毒事件。

2.檳榔果、檳榔嚼塊

最近幾年,很多人都有嚼檳榔的習慣,又被稱作最難戒的零食。

不過,檳榔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(IARC)定義的 1 類致癌物,包括檳榔果、含煙草的檳榔嚼塊、不含煙草的檳榔嚼塊。1 類級致癌物是指有明確致癌作用的物質,它會導致口腔癌。而且,嚼檳榔還有很強的成癮性,一旦你開始嚼了,可能就很難戒掉。

說到檳榔的危害,孟加拉國的一項研究就揭示了它的恐怖之處。研究發現,食用檳榔的人群中,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佔了 14.1%,癌症導致的死亡更是高達 24.2%。這可不是小數目,所以小夥伴們要警惕啊!

中國湖南可以說是檳榔的「忠實粉絲」聚集地,但這也讓湖南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——口腔癌的發病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足足 20 倍!2017 年,男性口腔癌首次進入湖南省癌症發病排名前十。口腔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 30%~50%。作為一種高致死癌症,即使進行手術,超過半數的患者,也會在術後因複發而死亡。

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生命,遠離檳榔。

3.酒

酒,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傳統和地位。

不過,酒精早已被 IARC 列為 1 類致癌物(對人的致癌風險有充足的證據),酒精就像是一場派對上的不速之客,它悄悄地潛入我們的身體,然後開始製造麻煩。它至少和七種癌症有關,包括口咽、喉部、食管、肝臟、結腸、直腸和乳腺。

而且,酒精沒有所謂的「安全劑量」。就像是那些越堆越高的樂高積木,風險也是越堆越高。喝得越多,風險就越大。哪怕是小酌一杯,也可能讓我們的危險指數「攀升」。

比如,如果你每天喝掉 50 克酒精,那就像是在你的健康帳戶上開了個不小的支票。口腔癌和咽癌的風險會增加 2.1 倍,食道癌、喉癌和高血壓的風險也會翻倍,乳腺癌的風險更是會飆升 55%。

4.油煙

烹飪時產生的油煙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,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。

有數據顯示,肺癌已超過乳腺癌成為女性第一大常見癌症。說到肺癌,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抽煙。但是,女性通常吸煙率很低,為什麼肺癌發病率卻很高呢?一個原因是因為高溫油煙。

研究表明,在不吸煙的女性群體中,長期接觸炒菜油煙的人肺癌的發生風險會提高 3.79 倍。油煙中的有害物質,如苯並芘、丙烯醛等,存在誘發肺癌的風險。所以,廚房裡一定要配一個好點的抽油煙機。

每次做菜在開火前就提前打開抽油煙機,烹飪結束後,繼續開啟抽油煙機幾分鐘,以清除殘留的油煙。平時做菜,也減少爆炒、煎、炸等高油煙產生的方式,多採用蒸、煮、烤、涼拌等烹飪方法。如果抽油煙效果不好,也可以用微波爐、烤箱等工具替代明火烹飪。

5.生魚片、醉蟹等

去南方沿海旅遊的朋友可能都吃過比如生魚片、生魚片粥、打邊爐等淡水魚蝦食品。然而,淡水魚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寄生蟲——華支睾吸蟲(Clonorchis sinensis),它又叫肝吸蟲,是我國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蟲之一。

很多人不知道,肝吸蟲也是 1 類致癌物。

生吃淡水水產是造成肝吸蟲感染最重要的因素。在有生吃淡水生魚片習慣的地區,肝吸蟲的感染率相當高。最近幾年,蛔蟲、鉤蟲、鞭蟲等寄生蟲的感染率呈下降趨勢,但肝吸蟲的感染率在部分地區反而呈現上升趨勢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地區的人們喜歡生吃淡水水產。

目前已知有近 70 種淡水水產都可以感染肝吸蟲,比如有調查發現,草魚感染率達到 75%,佛山市南海區的胖頭魚感染率 87%,三水區的麥穗魚感染率為 100%。因此,提醒大家一定不要生吃淡水魚蝦。此外,自己在家做淡水魚蝦時,也要注意將砧板、刀具以及容器等生熟分開,防止交叉污染。

文章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